同城300快餐不限次数_qq300块2小时快餐_同城附近人300一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40周年校庆之工作室]电气装置工作室:把学生送上最高领奖台
发布日期:2018-05-02 00:00:00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

 

        说起学校的电气装置工作室,广大师生无不竖大拇指:牛。
        牛,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工作室的指导教师“牛”。工作室的负责人赖勋忠老师,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指导教师,金牌教练,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为了指导学生比赛,他加班加点,苦打世赛、国赛攻关战,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
        二是工作室的学生“牛”。多年来,工作室的2名学员取得全国技能大赛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一等奖;1名学员入围第44届世界选拔赛中国集训队, 最终获得全国第四名。在省赛、校级比赛获奖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

        设立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办的好不好,关键看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立足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技能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工作室是个开放式的教学场所,教师将所学的课程与生产实践结合,采用项目任务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去完成项目,打破学科的界限,淡化课程的概念,将多门学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赖勋忠老师介绍,电气装置工作室主要学习室内照明控制电路设计与安装,三相动力控制线路设计与安装,三相电动机PLC自动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编程与调试,CAD电气平面图的设计与绘制,KNX对商用或家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线路设计、安装、编程与调试。能够胜任家居智能控制线路设计与安装调试、各种动力设备自动控制线路的调试与维修。
        为了实现工作室培养目标,赖勋忠老师对工作室学员实施“用心培养,用情培育,授之以渔”的策略,实现了由单一技能传授转变到技能获取方法的培养,由单一技能型人才到技能型成功创业者的培养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学生成功就业后,能够较快较好地胜任工作岗位或自主择业,涌现出像黄朝彪入职半年被评为单位优秀员工,钟志文、朱峥入职3个月转正后成为技术员岗位,程聪聪、王宜祥自主创业,从事住宅套房的水电安装。更可喜的是2016年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任赵入职半年成为公司技术主管,月薪突破万元,实现了学校提出的“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目标。

        立志把学生送上全国大赛最高领奖台
        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赖老师始终把“学生送上全国大赛最高领奖台”作为使命,挖空心思钻研技能训练教法和训练技巧,制订严谨详实的训练计划,精心设计多套多变的训练模拟赛题。
        为了实现大赛梦,每到大赛集训时间里,赖老师总是放弃双休日、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苦打国赛攻关战。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为了让学生适应大赛时间和补充学生营养,模拟实战训练,赖老师亲自给学生打好饭菜等待学生训练结束,争分夺秒不耽搁训练。到了周末,经常从家里带来红烧肉、牛肉给学生补充营养。


        比赛比的是技术,也是比体能,良好的体能才能保证技术的到位。电气安装项目的比赛要在四小时内完成工作任务都十分考验选手的技术熟练程度,何况还要留置时间锉线槽保证工艺,怎么办?面对压力,赖老师想了很多办法和技艺技巧来节约时间,比如使用肢体做尺子,目测估算长度,每天坚持做屈臂撑练臂力,以保证个人单手撑起近30余公斤电气箱实现独立安装,从而节省其中1个人的时间,坚持长跑5000米锻炼身体以保证具备充沛体能应对比赛。充沛体能为实现工艺的完美打下了基础。在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全国只有2位选手的工艺分是满分,我校选手肖星星就是其中一个,他完成的电气装置作品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一种艺术品的享受。
        比赛比的是技能,更是心理。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每天训练之余,赖老师经常与学生交谈、鼓励,说说“笑话”,舒缓学生紧张疲惫情绪。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学生讲一些现实生活实例,告诉选手成功只会属于有信心、有恒心、有准备的人。他还要求选手观看《特种兵》、《激战》电视剧,树立吃苦备战的信心。适时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调整训练节奏,使选手苦中有乐,每天都欣赏到自己的进步。正是这种挖空心思的备赛,最终选手能站在最高领奖台。

        短短的几年,电气装置工作室已累计培养了80余名专业技能扎实、工作认真负责、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室仍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大赛为依托,继续发挥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把广大学生培养成手有专技的优秀工匠,成为国家的建设者、社会的有用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一个人才、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梦想。(供稿:电子工程系万军,殷明和)

江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昌市高新开发区创业路925号 邮编:330096
联系电话:0791-88161455 传真:0791-88169316 赣ICP备060046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