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炼成钢——打造赣鄱工匠梦之队
我校三个项目、三名学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连日来,一篇“学校三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信息在我校师生的朋友圈疯转,信息迅速在朋友圈传播,获奖的黎志强、江学文、肖星星三名选手一下子成为了“网红”,他们靠的不是颜值,是技能。本次选拔赛我省共有5个项目取得国家集训队入场券,我校独占其三。这个由学校打造的赣鄱工匠梦之队的理想就是有一天代表中国站在世赛最高领奖台上。
电气装置项目选手肖星星
百炼成钢 汗水烧出胜利果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参赛选手均代表了这一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最高水平。我校选手黎志强、江学文、肖星星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技能高手同台竞技,凭借着稳定的发挥、高超的技艺,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这是继学校2014年三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后的再次入选,为学校和江西省争得了荣誉。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练就扎实的技能,就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汗水。“为了与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接轨,该竞赛项目所有??橹械募际跷募?、赛题、评分标准、素材均采用英文,英文文档共超过30多页,这对学生来说异常艰难?!备涸鹬傅纪旧杓频氖面美鲜Ω嫠呒钦?,但困难面前,年仅18岁的黎志强在备赛期间刻苦训练,一边调试代码、一边翻译着英文,时常训练到晚上10点后还不记得吃晚饭,凌晨3点还在场地练习。
电子技术项目指导教师刘云波介绍,嵌入式单片机编程是难度很高的一个电子技术领域,面对几千条还暂时不能理解的程序,江学文没有放弃,先把几千条枯燥的常用程序背下来,然后再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经过数月的学习和揣摩,终于成功地掌握了编程方法,成为编程高手。
比赛比的是技术,更是体能,良好的体能才能保证技术的到位。为了能稳稳的单手撑起30余公斤电气箱,肖星星每天坚持做屈臂撑60个,每天坚持长跑5000米。充沛体能为实现工艺的完美打下了基础,在本次大赛中,全国只有2位选手的工艺分是满分,肖星星就是其中一个,他完成的电气装置作品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一种艺术品的享受。
电子技术项目选手江学文
技能工作室 梦想开始的地方
学校校长杨乐文把“工匠精神”定义为:“耐心、专注、坚持,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如何培养工匠?学校从2009年开始设立“教师技能工作室”, 到目前已建立20个教师技能工作室,其中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校级教师技能工作室。
学校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聘优秀教师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技能工作室发挥了优秀教师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它是个开放式的教学场所,教师将所学的课程与生产实践结合,采用项目任务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去完成项目,打破学科的界限,淡化课程的概念,将多门学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次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三名学生,都是工作室的学生。
刘云波老师指导的电子技能工作室的学员江学文同学,2015年8月收到深圳某公司高薪聘请,但是他不为所动,他说:“我现在才18岁,我想继续学习,成为全国电子技术一流高手?!痹诮衲晟虾>傩械氖澜缂寄艽笕泄“稳?,江学文再次成为入选国家集训队最年轻的选手,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竞赛中,黎志强的机器意外出现故障导致死机,但该选手依然做到从容面对,临阵不慌是他能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制胜法宝之一?!罢獾靡嬗谖以诠ぷ魇业亩土?,老师不光教技能,还经常对我进行心理素质培训,增强了我的抗压能力”黎志强说道。
技能工作室就犹如一片沃土,无数苍翠的大树在它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开出茂密的枝叶,孕育着下一个花季。
网站设计项目选手黎志强
职业院校 工匠的摇篮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已成为当代最急需的人才,而职业院校则是工匠的摇篮。 校企融合,把车间搬进校园,这是学校培养“工匠”人才的一大特色模式,在学校数控生产型实训基地,专业老师现场教学,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工序设备一应俱全,活脱脱一个完整的企业生产车间,培养出来的学生手工操作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
在人们的观念中,读职校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是没出息的代名词,但他们用行动证明,职校生同样可以人生出彩?!跋喽杂诖笱?,我们可能基础差些,学习理论可能没优势,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强,更有实践经验,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比胙〉缱蛹际跸钅抗壹刀拥慕耐?。
如今,越来越多的想学一技之长的学子选择来到学校,在热火朝天的实训场地用汗水实现自己的技能梦想。2016年7月18日,来学校报名的人数达到6000余人,学校不得不截止招生。火爆的同时,生源的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少高中生、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来校就读。